學習拍照技巧的順序,相機操作還是構圖邏輯優先?
文章最後更新於 2024 年 5 月 21 日 by dolonglong
Table of Contents
免費資源回饋讀者
關於科技進步
拍照技巧包含許多層面,如畫面構圖、內容的呈現、相機操作等等,我們都知道,公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,在我們要學習攝影之前必須要有一台相機才能開始,而隨著科技進步,比起早期,一般非專業人士都能夠操作到相機功能,如價格親民的相機,或是擁有相機功能的智慧手機,都是不錯的攝影器材,但是隨著功能複雜化,如P、A、S、M等相機模式,反而讓初學者難以鎖定學習目標,若器材功能簡易,反而使你專注的目標只有構圖與內容而已。
相機與手機越來越強大
數位相機的到來已經改變了以往攝影生態,現在基本上也看不太到有人拿測光儀檢測光線,早期的數位單眼相機也逐漸被微單取代,有了現在使用的電子觀景窗,基本就能知道你的曝光有沒有符合拍攝者的需求~
另外數位化帶來的便利,能讓我們在後製照片時修正光線與色彩,如下圖第一張照片是原圖,第二張照片是後製調整過光線與色彩,這能讓我們在拍攝的當下無需考慮過多相機參數,並且更專注於照片的構圖與內容表達!而且隨著科技進步,可調整的程度一定會更進步。
因此以此觀點來看,我認為初學的重心擺在照片構圖與內容表達是更加重要的。
AI科技的來襲
以2023這個年代,AI技術不僅可以精修老舊照片或影片的畫質,甚至還可以在你的照片中,生成與移除物件,或是依照你原有的構圖基準,生成周圍環境畫面,這些在youtobe影片都可以看到,我就不多做贅述了,我想表達的是,未來的AI只會越來越強大,在拍完照片後用AI後製出相機A、S、M的效果不會是難事,那我為何不把僅有的時間心力,先花在構圖練習上面呢!?
難被取代的想法
或許有人會這麼想:這樣未來的攝影不就靠高科技相機,或是強大的AI修圖功能就好了,沒辦法展現出自身的攝影能力的。但對我來說這都只是工具而已~比如說二十年前、十年前、五年前…到如今的相機,相機的操作功能不外乎控制光圈、快門速度,但因為感光元件或是軟體的進步,同一個場景下現代的相機可以更輕鬆的完成任務,使用舊時代的相機你可能還要架腳架、擔心過曝、擔心曝光不夠…,科技就是會不斷被取代~不需要糾結怎麼拍出這張照片(因為這會隨時代而有所改變),我們應該要去思考為何要拍下這個畫面。
我們想要如何呈現畫面,或是拍下當時只屬於自己的回憶,這些都是相機功能或是AI後製無法取代的,就如下面這張照片,是我與朋友一同去山上踏青,我幫他們夫妻倆拍了一些在森林裡互動的照片,這瞬間的畫面是無法被任何軟體自動生成的!
在舉幾個例子,依序分別是在宜蘭抹茶山、台中沐心泉農場、台南鈺鼎步道拍攝的,當下的天氣、遊客互動、花海樣貌或是森林狀態,對當時按下快門的我來說,絕對是獨一無二的記憶!
練習流程
由上述的內容總結,建議先對構圖與內容的表達進行練習,但這不代表相機操作不重要,也不代表在初學階段不去摸索!順序如下。
- 先以手上現有的器材進行構圖與內容練習:先對基本的拍照流程有一定的熟練度。
- 練習後製調光調色:把這個擺在第二點練習是因為,在初學階段,我們以完成一張作品為出發點去練習,既然已經按下快門了,那剩下的就是用現有的成果再去做後製,當然,在沒有後製的基礎上,可能會沒有方向,甚至調的很奇怪,不過不用擔心,先按照個人喜好,完成自己當下認為最好的作品即可,目的在於累積成就感!
- 練習相機模式:相對於自動模式(P模式),A、S、M相機模式還是值得去學習,除了滿足手動操作機械參數的樂趣之外,更重要的是可以讓畫面賦予不同的氛圍,在同樣的題材下,如果可以善用那自然是加分的,會擺在最後一個順位是因為如果沒有好的構圖,再會運用相機模式,也不見得會拍出自己喜歡的照片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