封面照

相機參數及術語總整理!旅行攝影從零開始練習設定-攝手之路3


找民宿飯店找旅遊套票網站首頁
202103193住宿202103191行程202103192首頁
攝影小知識
攝影小知識

攝手之路3

相機參數及術語往往讓新手在設定上燒腦,其實學任何東西都一樣,會一有堆術語,不可能一開始就全部理解,這裡把一些較常見的做總整理!這是旅行攝影從零開始練習-攝手之路第3篇。

攝手之路1&2是分享簡單構圖與簡單調色的方法,主要是要讓想開始練習攝影的朋友們,累積成就感,先讓自己拍的開心!有了心得之後就可以更近一步,利用相機不同的參數讓畫面變得更有意思

這篇文章主要是整理出比較常見到的參數與術語,以較簡單的方式說明~方便大家快速獲得知識。


推薦最先認識的4個相機參數

以下四種參數對於畫面的變化較直接,可以嘗試去變換發現有趣的景象,一開始都沒接觸過的朋友也不可能一次都熟悉所有的參數及術語,所以可以先試著了解這四種~

1.光圈:

光圈是鏡頭上的進光孔洞,光圈的表示是f,在鏡頭上或是相機螢幕上都會看到例如:f1.4、f7.0,這就是指光圈的大小,數值越小表示光圈越大,意味著進光量就越多!

光圈大小對於畫面的變化如下圖一與二,相機&被攝物體&背景這三者的距離不變之下,光圈越大虛化效果越好,應該不難發現圖一的背景很模糊,而圖二還能看到後方木板的線條。

(圖一:f1.4)

大光圈

(圖二:f7.0)

小光圈
  • 什麼時候調大光圈:光線不足時、想要虛化背景或前景、同樣曝光值下想要使快門速度更快,等等的狀況可以把光圈調大。
  • 什麼時候調小光圈:加深景深(減少虛化)、進光量太多(光線太強)想放慢快門速度時,等等的狀況可以把光圈調小。

2.快門速度:

快門速度的單位是秒(s),在同一個構圖下,不同快門速度會有不一樣的感覺~(前提是畫面中要有移動的物體),因為快門速度越慢表示紀錄光線的時間就越長,比如說快門速度是1s,那相機就會紀錄眼前一秒鐘發生的事情,如果此時物體移動了,那他在照片中呈現的就是晃過去的身影。

如下圖的瀑布大約是快門速度一秒,可以看到水流綿綿的感覺(記錄了水流動一秒的經過),但要注意畫面是否會因為紀錄光線時間太長導致照片太亮(過度曝光),這時可以透過減光鏡(給相機帶墨鏡),或是縮小光圈、降低 ISO來減少過度曝光。

慢速快門
  • 什麼時候降低快門速度:畫面太暗需要多一點的進光量(如拍夜景、星空)、想紀錄移動中的物體變化(如水流、移動的人潮)。
  • 什麼時候加快快門速度:白天光線強烈需要減少進光量、拍攝野生動物需要凍結畫面時(如拍鳥類我常常用1/1000s或1/2000s之間)、要減少相機振動導致畫面模糊時。

3.焦段:

單位是mm,數字越大相機就能拍到更遠的地方(越偏向望遠鏡頭)但視角越窄數字越小則遠方就拍不清楚但是能拍得更廣(越偏向廣角鏡頭),一般來說手機最常見的鏡頭,等效焦距大概都在24~28mm左右(廣角)。

“”“而通常指的這焦段mm是在全畫幅的感光元件上成像(感光元件的作用就類似以前的底片),如果你的鏡頭是24mm~70mm焦段的變焦鏡頭,在感光元件是全畫幅的相機上,等效焦距就是24mm~70mm,(如果感光元件是aps-c畫幅的相機,那鏡頭焦距的數值就要大約乘上1.5倍,等效焦距就是36mm~105mm,視各廠牌會有一點不同)“””—>如果一開始沒有要買相機或鏡頭,我覺得這一段綠色字的解說可以先不用理他~

在第3點焦段這裡,下面才是我想要分享的重點!就是廣角鏡與長焦鏡頭的特性,可以去多運用創造出不同畫面~不管你了不了解上面綠色的那一段解釋,只要你拿著現有的器材,嘗試在最廣角與最長焦的數值之間去變化,就能體會了!

  • 長焦鏡頭特性:一般來說最容易想到的用法就是放大物體拍出特寫(例如拍運動員、野生動物),但還有一個特性就是壓縮感,就是能讓你的被攝物體與前後的景物,看起來距離更接近,大小也更接近,焦段越長效果越明顯,像是下圖是我到日本拍的櫻花,只要用長焦段的鏡頭就可以讓櫻花樹的距離拉得靠近,花朵就能看起來更密集!這也是為什麼你在網路上看到很多大師拍出密集的花海,但你拿手機卻拍不出密集的感覺,不是手機不好,只是焦段不同而已。(現在手機越來越多有中長鏡頭的款式,也可以嘗試用手機長焦試試看~)
  • 廣角鏡頭特性:一般來說最容易想到的用法就是拍攝大範圍的景色,另外的用法就跟上面提到的長焦壓縮感相反,焦段越長,物與物體的視覺距離就被拉近,相反的焦段越短,物與物的視覺距離就會被拉開,所以當你的廣角鏡頭前方有物體時,就會感覺與後方景色物體有大小上的差距了!(近大遠小的效果),例如建築攝影就很喜歡用超廣角鏡頭(小於24mm),靠近自己的牆壁很大,遠離自己的牆壁很小,這樣就會有室內空間很大的錯覺,想要拍大長腿也可以利用這樣的效果~

我有寫一篇長焦鏡頭的文章,有更多舉例可以看看->長焦鏡頭文章連結

長焦壓縮

4.ISO感光度:

這是指感光元件的的感光度,數值越大表示可以接受更多的光線,通常在光線不足的地方,我們為了讓照片得到正常的曝光(正常亮度),我們能夠加大光圈、減少快門速度、還有就是加大ISO的數值了!但是加大 ISO會有一個情況出現,就是照片的噪點會變多(雜訊變多),每一台相機所產生的噪點程度不同,就視情況看自身能接受的噪點程度了~

  • 什麼時候調低ISO:一般來說沒有特別狀況時,ISO能低就低。
  • 什麼時候調高ISO:光線偏暗且光圈與快門速度都已經有目標數值不想調整時,這時就只能調高ISO值了。

其他常見相機參數與術語

曝光三角:

就是上面提到的光圈、快門速度、ISO數值,這三者會影響到照片的曝光程度,依照自己的需求在三者之間做調整~


曝光補償:

曝光值的單位是EV,如下圖左邊的數值表由下而上是-3~3EV,在非完全手動的模式下,相機會自動把曝光值調整到0的位置,就是紅色箭頭指的地方(目前有一個白色的方塊停在0的位置),這是相機認為照片正確曝光(亮度)的位置,但是如果你發現拍出來的照片,離你的理想有所不同,可能是太暗或太亮,這時就可以做曝光補償,把白色方塊往上動照片就會更亮,相反就會更暗,例如把白塊調到1的位置,就是你下指令跟相機說,1的值才是照片正確的亮度!,這時相機就會去調整光圈或快門速度或ISO數值(曝光三角),來達到你要求的曝光程度。

螢幕畫面

感光元件:

接受光的傳感器(sensor),就是取代了底片時代的底片,比較常見的規格大約有全畫幅、APS-C、M43、一英吋等等,上面再焦段提到的等效焦距就是以全畫幅為基準,感光元件越大則虛化效果越好(光圈及焦段相同條件下),而照片噪點一般來說也較少。


P、A、S、M模式:

這是相機能操作快門或光圈的4種不同模式。

  • P模式:相機會自動幫你調整光圈以及快門速度來達到正確的曝光。你可以想成自動模式,全交給相機處理,但這樣就少了變化性~
  • A模式:由你決定光圈的數值,相機會依照正確的曝光幫你決定快門速度,在拍風景時很常使用。
  • S模式:由你決定快門速度,相機會依照正確的曝光幫你決定光圈大小,通常在拍攝運動或野生動物時使用。
  • M模式:快門速度與光圈大小當由你決定,像是拍星空、瀑布流水等場景,想要同時掌控這兩個參數時使用,但這時相機內可以控制曝光的參數只剩下ISO了,太暗就加ISO,如果太亮我們就可以加上減光鏡(鏡頭墨鏡)。

目前手機也可以用APP來玩這些模式,而相機基本上都有,如果不是很熟悉,可以先玩玩看A與S模式~


白平衡:

就是控制色溫的數值,偏暖色或是偏冷色,基本上我都是用自動來拍攝,只要螢幕出現的色彩不要太奇怪就先用自動,這在後製也可以做調整。


動態範圍:

我們在拍照後會調整過度亮的區域,讓他變暗一點呈現出細節,不讓他死白一片,而太暗的區域會在提高亮度不要讓他一片漆黑,每台相機能紀錄到最亮與最暗區域的細節程度不同,能紀錄的最亮與最暗範圍就叫做動態範圍,例如A相機可以紀錄細節的範圍是曝光值-5~5EV,B相機是-4~4EV,那我們可以說A相機的動態範圍較好。(我們希望相機感光元件的動態範圍越大越好,可以紀錄多一點訊息)


RAW檔:

一般相機拍照輸出的格式有JPG跟RAW兩種格式,手機基本大多是JPG,隨著時代進步,在發這篇文章的現在,也有手機能輸出RAW格式的檔案了,而RAW格式的好處就是他紀錄了更多的訊息,RAW格式的照片較容易把死白一片或是太暗的照片調整回正常,但相對的檔案格式會較大,且顏色通常偏淡需要再做調色。

我用相機拍照時都會同時輸出JPG與RAW,回家整理時如果光暗反差過大的照片,我就會多保留RAW檔,或是那張照片我覺得拍得很滿意那也會留RAW。


HDR合成:

這是在處理光線高反差比的狀況,亮的很亮,暗的很暗,如逆光夕陽或日出,應該還記得上面有提到的動態範圍吧,在逆光場景往往會超過相機的動態範圍,太暗跟太亮區域的細節都沒有紀錄到,所以就有了HDR合成的技術,就是拍攝多張曝光程度不同的照片來做合成,舉例如下。

  • 一張過度曝光的照片:來紀錄原本過暗的區域
  • 一張正常曝光的照片:來紀錄原本正常曝光的區域
  • 一張欠缺曝光的照片:來紀錄原本太亮的區域

三張各自保留有細節的地方就能合成亮部到暗部都有細節的照片了。(需要用腳架不然照片們會對不上)


景深:

景深是指一張照片清晰的範圍,一張照片的對焦點是清楚的,但對焦點的前面或後面可能受到光圈大小、感光元件大小、焦段長短等因數而有所影響,如下圖用大光圈拍攝這台相機,可以發現只有部分是清楚的,其他地方就虛化掉了,這時就可以說景深是淺的(淺景深),如果想要深一點的景深,縮小光圈是一個選擇。

大光圈

景深合成:

如上圖,我如果想要相機的前面與後面背景都是清晰的,我們可以縮小光圈,但是有時候就是鏡頭離物體太近,縮小光圈還是會有前景虛化的狀況(光圈縮到最小也會影響畫質有人不喜歡),這時就可以用景深合成,由前景開始對焦拍下照片,然後以此類推,一次次往後移動對焦點拍照,得到數張照片後將他們合成,合成的原理就是擷取各自細節清楚的部分,最後就能得到全部都清楚的全景深照片了。(跟HDR一樣需要腳架)

通常在嚴肅的風景攝影上會用到景深合成(前景太靠近往往會虛化)。


免費資源回饋讀者

筆記封面

~免費領取~
旅行攝影新手筆記

    輸入你的名字(暱稱)及信箱,領取JL.Do整理的攝影筆記,有好資訊也會電子報給您。


    Similar Posts

    發佈留言

   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