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用框架構圖,1種最能突顯主體的構圖方法之一。
文章最後更新於 2024 年 10 月 6 日 by dolonglong
框架構圖是最能突顯主體的構圖方法之一,簡單方便適合攝影新手與老手,不管在城市或是大自然之間,都能發現且被利用,當然很建議先閱讀構圖練習這篇文章,我整理了構圖3步驟,可以使你的邏輯更清晰,而引導線構圖(連結)也是非常方便的構圖法,也相當推薦。
相關精選連結:
- 網站首頁:旅行攝影(除了攝影分享還有許多實拍的景點照)
- 旅行攝影從零開始練習(共有五篇,建議依序閱讀)
- 相機參數(我整理了比較常用到的參數名詞)
- 長焦壓縮感(拍不出網路上好看的照片,往往只是不清楚焦距運用~)
- 攝影小知識(不定期更新攝影相關知識)
Table of Contents
免費資源回饋讀者

什麼是框架構圖
框架構圖顧名思義就是畫面中有框架,但這樣白話的說應該還是無法讓你了解框架的作用,簡單來說,在畫面中我們用框架把主體包圍起來,這樣就能使主體突顯出來,讓自己或是其他觀看者的視線,往框中集中,有強調主體的作用。
以下面這張照片來說明,我們在觀看照片時,每個人一開始注意到的物體或許都不同,可能是地板、柱子或是樹木,但大部分人最後會把目光聚集在中間風景,因為風景被框起來了~,所以可以這樣解讀,框架構圖是一種能夠突顯出主體的構圖方法。

使用框架構圖方法
在思考如何使用框架構圖之前,其實需要先思考你要的主體是什麼,這是拍照的第一個步驟~當找到想要拍攝的主體後,就可以開始觀察主體周圍有沒有框架狀的物體,如果有,就找個視角讓主體被框架物體包覆,如此一來就完成一張框架構圖的照片啦~
以下簡單整理三個步驟->完成框架構圖的方法
- 步驟一:尋找想要拍攝的主體
- 步驟二:觀察主體周圍有無框架物可利用
- 步驟三:找到好的視角構圖拍下
以下面這張照面為例子,我想要在汽車內拍一張自己的自拍照,而顯然主體就是我自己,觀察了身邊可以利用的框架,發現後照鏡的邊框可當作框架!於是拿了相機直接拍下鏡中的自己。

而下面這張照片我是要拍攝瀑布與瀑布下的水潭,兩者皆是我想要的主體~有了主體後就接著觀察周圍物體,發現周圍的樹林可以將瀑布圍成一圈,於是找了一個可以將瀑布大部分都包圍的視角,然後拍下,當然照片中右側缺了一小塊區域是沒有樹林的,那也沒關係,對我來框架構圖的框架不一定要完完整整圍繞主體,只要能有突顯主體的作用即可。

框架的尋找
固態的框架:
如下方兩張照片,第一張是以牆體第二張以山洞為框架去構圖,這類的物體最能直覺的當作框架去構圖,對於剛在練習構圖的朋友們,是很好運用的物體!


非固態的框架:
下面這兩張照片皆是以樹幹、樹葉當作框架,框架本身型態不完全固定(例如樹葉會隨風飄動),所以縱使照片是靜態的,但人們的既定印象是不會變得,相比固定型態的物體,較不容易使人聯想成框架,因此運用這類物體時就要好好抓角度拍攝了~


組合的框架:
就如這張照片,上下左右分別為花、乾草、樹幹、水泥牆等四種物體組成,因各為不同的物體,在找尋視角時,跟上方提到的非固態框架相同要抓好角度~如果各個物體的顏色能相近,那當然會更好,不然就較難讓觀看者聚焦在主體上。

框架也是主體:
在文章一開始提到,框架構圖可以讓觀看者的視線聚焦在框架中的主體,但其實框架本身也可以是主體~就如下面三張照片,框架本身對我來說是好看的,正是我想要表達的主體之一,所以除了框架中原有的主體,框架本身也是我心中另一個主體。
第一張照片用好看的落羽松當作框架,而在框內的是一棟歐風建築物,這兩者都是我覺得好看的主體~第二張跟第一張類似,是以樹林當作框架,包圍著涵碧樓,而第三張則是用花季中的台灣欒樹當框架,框著正在樹下行走的遊客。
由於框架本身也是主體,所以此框架盡量是同一種物體,且佔用畫面的比例不要太小,這樣能使觀看者的目光可以多停留在此上。


